互联网与真实:秀才 & 骗子 & 不婚不育就是主流吗 – 2023.9.16

今天我一个最好的朋友她跟我讲她看了杀猪盘(骗子赌博什么的)的一些细节后觉得细思极恐,而且很多是发生在很著名的交友app上,ins上也有很多,而且他也收到过一些男性很恶心的留言。和以前一样,我的第一反应也是这种低劣的套路为什么到现在了还会有人相信呢,就算是骗子在广撒网,十万基数中一个那也说得过去,但似乎实际的比例更高。我觉得这个可能可以用互联网算法传播“非真实”信息来解释(并不指虚假信息,而是那些虽然真实但看过后会对社会整体形态出现错误认知的信息):骗子的出现可能与孤独有强烈关系

简单例子就是,似乎网上对婚恋生育的主流论调是不婚不育不将就(但真到30岁这个年纪了就知道这是扯淡 - 低结婚率生育率是真,但低那几个百分点和网络的主流论调能有关系?)

产生这个现象的直接原因是互联网上的主流信息只是一小部分人的声音和政治正确,在现在,社交媒体能产生最大声浪的是25岁以下追星的年轻女性,她们的特点是:

  1. 自恃年轻
  2. 没有过多情感需求
  3. 在目前经济下行且扭曲造富横行的时候只想搞钱
  4. “少女”们靠着脸蛋和学校的经验在年轻时总能很轻易的找到异性朋友
  5. 同样,很轻易的就能找到兴趣相似的一大群人一起约饭玩游戏
  6. 在家里依旧被当成大宝宝
  7. 住房(租房等)不成问题
  8. 父母刚步入中老年,身体没问题(没有费钱的大疾病)

这个阶段的女性几乎可以说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是人生之巅峰,男同事男上司其实想来点什么火花其实没有那么难

普遍来讲,这个阶段的女性的最大矛盾是:自己很想花钱,但自己没钱。所以是不是互联网上似乎能看到的就是,除了想搞钱以外这批人没啥正经事:

  1. 她们还不知道孤独是什么(不仅指异性朋友,更指聊得来的同性朋友)
  2. 她们没有抵抗孤独的能力
  3. 而同时期、同年龄段的男性抗孤独能力远高于女性

随着年龄增长,身边朋友开始忙事业,朋友逐渐消失了,就算聚,话题也插不进去,毕竟大家慢慢的都开始聊孩子等话题了。慢慢的感觉到非常的孤单,这时候十分需要情绪价值,但很可惜,如果是底层的普通人,能够满足你情绪价值的和愿意满足你情绪价值的只有骗子(游戏也算在内,虽然似乎女性游戏群体并不多),典型例子:

  1. 极多的人聚集在秀才的直播间 / 打赏
  2. 很多人愿意和喜欢跟卖保健品的人(骗子)尬聊

这个时候她们能做的也就是面对屏幕点点手机,就算她们发声了说自己很孤独说那些年轻女孩讲的话是不对的,依据互联网推送算法的逻辑她们的话能有高曝光率吗?这些无聊老掉牙的话有爆点吗?中年女性在网上的话语权接近于零,这是追求爆点、刺激、好玩等的人性(算法)决定的,但并不代表中年和少年这两个群体的话就是错的,在我看来她们都是对的,只是给予完全不对等的曝光权重是错的

那些有着等我有钱了就包养小鲜肉想法的女性大概率以后不会有钱,而且到了四五十岁通常也是不好看的。没有了年轻感,而且工作久了很可能性格也没有很讨人喜欢,相比于年轻时的自己择偶的范围一定是更小的。随着年龄的上升拥有更多的选择这话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错的离谱。被曝光的那些包养了各种小鲜肉的中年妇女,有几个是普通背景?有钱有势或身材颜值很好的话,就算人家是个男的都会有小鲜肉咬着牙接受,而且这些人在年轻的时候同样不缺乏追求者和爱(而且就算是这些人,步入中年之后身边追求者的质量也是在下滑的)。她们被曝光更多程度上也只是因为这个话题有热度,而且比中年男性包养少女更震撼哈哈

所以结论就是,过好自己的,自己认为什么是好的那就去做什么,让自己满意永远比让逼迫自己接受别人的标准好

最后一句,不是说男性就好到哪去,普通男性似乎也没什么话语权,有曝光的男性通常都是权钱颜至少占一样。。他们也会孤独,但抵抗力要更强一些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