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就业季,中国教育浅谈 – 2022.7.24

事件

6-7月是毕业季,今年是一千万的毕业生找工作非常难,16-24岁失业率达到了接近19%

同时,2022年高考参加人数接近1200万

北京中考降低难度,考满分到总分扣5分以内的才能上最好的学校,非常离谱

思考

个人通过阅读后,大概梳理了一个主要的逻辑线:

  • 90年代中:这么多人追求高级别教育,并且人数逐年上升,根源估计可以追溯到90年代政府出台政策,全面推行学习美国的教育制度来改造的中国的教育体制。这个政策推行以后,首先发生的就是职业教育的严重不景气,因为在以前,几乎每个县都有一些农业为主的职高,但推行之后还能景气的全国可能也没几家了,也就是说,90%以上的可以从事农业类教育的学校垮掉了。工业为主的职业教育在农业职业教育开始不景气后也变的非常不景气。当时人们的普遍目标就是上大学,人人都觉得上大学就能成为人上人
  •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当时中国逐步开始发展外向型经济(也是为啥广外这样的外语类高校逐渐兴起的原因),危机导致非常多的订单撕毁和公司倒闭,然后一大批毕业生失业了,所以1998年提出了专升本,扩大高校招生规模,也就是,把高校教育当成了吸纳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的蓄水池;其实这类做法出现了好几次了,比如60-70年代,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就是把城市的青年送到农村,以集体经济的方式来承载城市不能承受的人员,但集体经济80年代已经解体,就不能再下乡了,那就在98年出台了这个影响极大的政策;
  • 于是就有了2022年这一波毕业季难找工作的问题。这个从根源来说就是来自98年扩招。而且中国人有个自古以来的观念,就是读书是清高的,有文化是比没文化地位更高的,这个观念其实也没错,但在大家都有文化的时候,就有点错了。因为这个观念以及98年的政策,大量的学生,只要上了高中,最后的出路就是读完大学拿到本科文凭,这个时候家长怎么会相信自己的孩子还需要重新回到体力劳动的工作上呢?
  • 大学在很多很多人眼中就是个进入白领的入场券,所以这种需求(当然也有人口上的考虑,毕竟人口每年都在增多)直接促进了很多高校和专科去开展尤其是会计,金融,计算机这类的专业:大家都希望以后不要从事体力劳动,都希望当白领。从这里看,就出现了非常严重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这些专业是美国需要的,不是中国需要的,这种不匹配会造成未来自动化没那么先进的情况下非常严重的用工荒,对以农业和工业制造为根本的中国是个不小的打击。

说个数据,美国的GDP里面可以达到超过80%来自于服务业(尤其是金融),所以美国确实可以吸纳这么多白领,但中国的GDP占比几乎相反(目前第三产业确实超过了50%,但90年到2015年间,非常久的时间内第三产业在40%左右或以下),这时期的人才培养计划已经出现严重偏差。

说就业难其实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教育体制胡乱改变而导致的需求与供给不匹配,且人群中广为流传的白领观念加重了年轻人对自己能从事的职业范围判断的误差。

所以我们看到政府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当然已经晚了,谁让不傻逼就当不上领导呢?),算是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开始逐渐要求中学毕业生分流,该到职业技术学校的就去职业技术,恢复中专,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然后让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去对接。

目前2022年,其实与当年97年很类似,经济下行(其实从18 19年就已经下行了,毕竟那么多互联网公司扎堆开始上市圈钱走人,外加上中国搞出个科创版就是方便这部分人圈钱走人)导致很多公司不需要扩张不需要那么多人。与97年类似,在这一波经济下行中几乎不能靠自己内部去解决问题(都2022年了还讨论内循环呐?有消费吗?领导是否已经完成了资产转移了?),而只能在输入型通缩和输入型通胀中来回摇摆。

真正想要解决问题,温铁军觉得需要完成跨周期调节,(以下来自温铁军)也就是中国从2012年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到2017年把乡村振兴当成支撑生态文明重大战略转型的主要国内战略,所以随着大量的基本建设投入进入到乡村,现在几乎每一个自然村都实现了五通进村,客观上就意味着在乡村,丰富的生态资源得到了开发的条件,这个时候只要我们认真地推行城乡发展战略,我们就应该在乡村中能够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条件,就会再度使得我们得到过去曾经有效的、让乡土社会成为劳动力蓄水池以让危机软着陆的经验。

20年了想改比较难,但是已经在做了, 教育供给侧改革,人力资源供给侧改革,一定要以适应国家把投资转向乡土社会,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目标,才能实现目前的需求。

预测

  • 毕业生人口在未来5年内还会越来越多,每一年都将会是“最难毕业季”
  • 专升本变的越来越难
  • 补习班继续打压
  • 继续弱化英语
  • 不会逐步取消诸如会计财管这样的专业,反而是在很多年后由于人口不足,慢慢的会取消招生人数不够的专业(头部学校缩减招生名额几乎是确定的)
  • 当然了,就算整体垮掉,也比韩国的教育模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