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胆讲讲中国经济逻辑与目前现状 – 2023.2.17

先说结论:我认为目前这样的状况要么通过朝代更替或战争,要么通过长期的通货膨胀压平问题

作为26岁的青年人,我更希望看到一场死伤极其惨重的战争,活了这么久都没见过,一辈子不跟生与死打打交道似乎也少了点乐趣

写在开头:

我关于制度问题一直以来的观点都是,制度不可能完美,就像三体问题一样,不可能有精确解,只有近似解,且初始的一丝丝扰动便很快就能导致意料之外的分崩离析。人类社会是由博弈游戏构成的,只要永动机不存在,那博弈之外必有受损的一方,无论是否是活物。以前聊到的养老金政策的制定本质,与今天聊的中国经济政策制定的本质一毛一样,都是由于一开始一个社会扰动之后,当时的中年群体(即权利掌管者)做出的更加符合自己群体利益的决定,而当权力掌管者老去后,把自己吸过血的社会交给下一任掌权者,然后周而复始,不断吸血,直到实在吸不了血便用战争(极端的掌权者)或长期的温和政策(不极端的掌权者)来度过。我认为如果之后中国或中国人群体依旧存在,那战争将会是领导所倾向的,因为战争成本是年轻人,而受益群体或潜在收益群体依旧是未来那个时代的掌权人。

写上面一段话是因为中国经济(或者全球主要经济体)都是这么个套路,无论资本还是社会主义(上一篇写过,两者在处理百姓层面的差别主要在于民众洗脑程度与信息透明程度:即资本主义的博弈是当权者想办法通过垄断将民众的注意力从当权者的重要部位转移开,以增加贫富差距;而社会主义的博弈则是当权者想办法禁锢民众,使用各种手段抹除民众“不好的”想法,以增加贫富差距)。下面写一下整体逻辑 - 即20年以来中国经济循环逻辑与迭代过程 - 为什么一开始有序的体制变成了现在这样的混沌:

(注:整个模型做了很多简化,只保留了被“平均后”的最主要要素,便于抓住主要矛盾)

对于中国来说,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传统观念深刻,但缺少重要物资是其特点,这也就慢慢的造就了中国经济的两个基石:

  • 对外贸易循环 → 获得外汇与资源,使得经济增长
  • 内部循环 → 是居民,政府与企业之间,互相创造需求与收入,从而使得经济能够维持运转

先讨论内循环:

政府,企业,居民三个仅有的主要角色,各自的权力与义务有:

  • 政府:
    • 权利:税收
    • 义务:将收到的税收以财政开支的形式花出去,这里涉及两点:
      • 通过政府采购等形式创造需求,然后用这些需求去拉动企业增长
      • 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如医疗,养老,国防等
  • 企业:
    • 权利:满足政府的需求 & 满足居民部门的需求
    • 义务:向政府交税 & 为给其工作的居民发放薪酬
  • 居民:
    • 权利:获取政府的公共服务 & 通过劳动,从企业或政府部门获取收入
    • 义务:向政府纳税 & 将自己的收入投入生活或生产当中,为企业创造出新的需求

以上是最最主要的提炼,很显然中国的情况比这个复杂的多,因为确实太大了。

所以一个不得不提的话题,就是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有点像高中的分封制郡县制的感觉了哈。

中央政府虽然享受了收税的权利,但却很难服务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自古以来就有中央与地方两个层级的关系(矛盾)。插一句,在我的模型里面忽略了地方政府不听话的因素,但实际层面是不可忽视的。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小到某地不听从指挥,私自延长房贷还款最高年龄到80岁,大到93 94年广东拒绝分税制改革。这里讲一下分税制的事情:80年代初的时候税利分流试点以后,国营企业交税后,大包干的政策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但因为监管制度不够,地方政府几乎全部少报收入,使得中央政府在财政收入上很是劣势,财政困难十分明显。没记错的话88到90年才政府甚至连续3年向地方政府借钱,也是在当时,财政部长刘仲藜给朱镕基说我们需要财税改革,一定要让地方的税收(油水)经过中央之手。分税制我觉得是很重要的,因为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对于一个百废待兴的国家来说十分的重要,虽然中产小康之后也会导致过度集权吧。。分税制的意思就是重新分配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事权和财权,不同税种归属地方和中央。我们熟知的94年分水改革,其实从93年年中就已经推进到各个省了。但推进的过程中广东省十分抗拒,不过人家也确实有实力抗衡,因为南方经济发达地区财政包干体制力度非常大,如果直接把广东省的一大块蛋糕拿走,这等于直接把耶路撒冷从以色列境内给划拨出去了呀!最后副总理朱镕基(朱镕基98年李鹏不行了才当上总理)出面,妥协了很多才让广东省财政掌权人同意(估计他也是没想到这个坑有这么大,之后的经济会那么好。。)。可见地方政府的不按中央要求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尤其是22 23年,地方都活不下去了谁还管中央的政策! - 房地产+地方债)

现在我们模型加入了地方政府,那么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权利与义务为:

  • 地方政府:
    • 权利:
      • 接受分配的财政资源(所谓的转移支付)
    • 义务:
      • 听从中央领导
      • 替代中央政府为各个企业创造需求
      • 向居民提供公共服务

以上是所有内循环的要素,外循环主要关系到外贸与企业端的关系,与居民中央与地方政府没有直接关系。

  • 外贸(国外)与企业:
    • 企业满足国外需求
    • 国外公司付外汇

画一张图,如下:

都知道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画在图里就是:

三个的核心,都包含在内的就是企业了,即经济发展(古人很早就意识到了经济的重要性,不然也不会有以经济发展为中心,xxxxxx了。这里忽然想再扯一句关于日本80年代一直到95 98年的女权的故事,当时日本女权可谓是杀红了眼,地铁上不小心男性碰一下都会让女性报警起诉最后男性被迫离职,甚至上司发邮件谈论工作也会被视为骚扰,但最终这种所谓的女权怎么败落的呢?因为经济不好呗,经济好的时候还能让那些女人们胡作非为但却照样有钱赚可以养家,到后面经济泡沫破裂的时候,公司都不招人了,先裁掉的就是没有能力只靠嘴皮子的女权者。没了经济来源,一切打回原形,以前的“女人需要有4个男朋友”的观念也随之变成了只要不家暴不xxxx的就行。所以经济发展十分重要,对社会的信心,观念的转变有实打实的影响)。

依靠着这三个要素,实现了中国15年以前的超高速发展,并且是相对良性的。我可以说,14年下半年的牛市就是最后经济转向没有退路的标志。中国经济高速增长30年,也不可能成为永动机。但15年之后,人口增加,人们需要工作,社会必须去发展来接收这部分人,但经济的自然增长已经达到极限(当然这是后来站在上帝角度来看的结论,只能说当时有几个指标确实展现出了一定的危机性,但人们期待的只是下一个牛市,而且当时的习13年上任后第一件事反腐倡廉是全国政坛的中心,经济上继续保持原样,没有什么新的特别出圈的爆点 - 这里想到一个前年(没错GME事件已经发生两年整了!是2021年2月的事情!)有意思的话题,即GME散户与机构的战争,当时最开始的那位写了分析报告的CFA老哥,用的最solid的GME做多能带来巨额利润的证据,就是当时GME股票的140%都被做空了,那么此时一旦上涨,会大概率让空单全部爆仓然后broker或者其他什么人必须疯狂买进才能平仓。我想说的意思是,如果这个比例是99%,虽然很高,但依旧大概率不能发生轧空,但101%却可以百分之百靠提升股价来轧空,多了1%便会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因为总有部分是要死,大家会疯狂逃窜然后抬高价格。。我举这个例子想表达的就是,当主流地方政府正式踏入发债来刺激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那么总利息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99%,与101%的区别在未来可是极其巨大的)。

解释一下为什么可以140%做空(重复做空):假设一下现在市场上流通一共就100股,这股票由投资者A持有,现在机构想做空,做市商可以向它借出这100股(类似于银行把居民存款往外借贷)那么机构做空后出售100股,被B给买走,股票仍然在做市商里,又有别的机构向做空,做市商再把这100股借给它做空,沽空售出后被C给买走。此时该股票被做空了200%,想要平仓就得把上述过程反过来重复一次,相当于机构给掏钱买两遍这100股 - 不愧是金融创新。

接着说,15年已经达到自然经济增长的极限,想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通常来说有两种办法:

  • 生产力革命
    • 即生产力进步,高新科技等
    • 比较慢,且非常靠运气,毕竟一个国家能不能出一个划时代的大科学家很多时候是更靠运气的
    • 还记得以前的工业4.0不?现在为啥没人提了?因为没有进步!资源都被黑掉了!
  • 债务扩张创造更多的需求 - 来维持经济增长
    • 简单,高效,且符合掌权者的短期利益(后面的事让后人去处理,博弈论果然高明)
    • 注意,这里的经济增长,已经成为一个经济学数据上的概念了,因为已经脱离居民的核心需求了,就像M2的增量那么大,百姓却没感觉手里的钱增长。

债务扩张主要有两种办法:

  • 给予地方政府发地方债的权利,然后把融来的钱投入基建当中,创造需求,拉动企业增长
  • 出售土地,转化成商品房,转嫁给居民部门,让居民背上30年贷款,把未来的钱拿到现在花,债务总量一下就上来了,企业的需求一下就上来了

这两种方式,给15年后的中国,提供了十分多的能量。放眼全球,主流经济体都是这么操作的,我觉得这种模式首先,在其设计上必然会崩溃,但由于全球都这样搞,我们也这样搞肯定对自己是更好的,这无可厚非,只是可惜我们的好牌并没有最终转化为让别的国家的人听我们的话给我们打工。15年后这个举债的模式飞速发展,加速过快,最后一定崩溃,表面上因为举债的政府已经不在乎投资回报率了,反正只要不在自己任期内暴雷就都可以接受。我们的地方政府,由于前面讲过的掌权者只为自己任期内的利益最大化负责,所以这个模式不出意外的最后失控了。关于失控的前后过程,我觉得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借来的钱是能还的,至少能产生足够现金流,付利息

第二阶段:不在乎收益率了,慢慢的,为了能运行下去,借新还旧来苟且偷生。而且为了搞到更多的钱,地方政府还要拉升过去一些边缘地区的土地价格,从而更高的价格卖给开发商,然后再卖给居民。这样,政府获得了更多收入,居民背上了更多债务。这时,整个经济体中的主要角色,居民,政府,企业,都背上了巨额债务,越欠越多,但经济增速想要维持下去越来越难。

第二阶段的结果就是:

  • 大量的地方债城投债无力还息,最出名的例子去年12月中的遵义道桥近156亿债务展期20年,且前10年仅付息的事情,直接让我们看到有国有背景的公司也无力还债的现实。但是就算不能还息,地方政府也得继续高额借债完成这个庞氏骗局,因为还是那句话,沿用至今的套路只要不在自己任期内暴雷就都无所谓。这样,地方银行(地方银行的角色本来就是地方政府的ATM)贷出的款越来越多,然后系统性风险越来越大。
  • 整个经济体增长越来越慢(就想吸毒,到最后吸两倍的量,可能得到的快感也只比以前多10%,效益非常差!本来作用在几乎任何行业的经济规律基本都符合边际递减效应,但可惜人治社会的本质是博弈,当权者也只会对自己好),但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多,倒逼央行降准降息,这样就导致货币政策失去了双向的调控能力(本来是可以通过宽松或紧缩的政策来调整货币量的,但现在只要不宽松贷款就完蛋 - 宽松约等于降息约等于以前发的债成本变高,固定收益同时也减少,所以地方更加无力偿还贷款)。
  • 出现了新的财富群体:基建贵族。随着超多的钱投入到基建,加上各种地方运作,使得我们看到了十几年房地产的牛市,逼着年轻人动用六个钱包外加三十年现金流才能满足一个基本的安居需求。这个过高的个人债务,使得三驾马车中的消费直接熄火。但这里也要区分,因为确实也有很多人因为过多的基建获益了(房产拥有者或商用房低价买入者等),使得贫富差距变大。

第三阶段:即我们当前的阶段。地方政府因为时常的违约暴雷已经很难融资,社会不再愿意借钱给政府,只有央行用行政命令,才能给地方政府融资。而土地财政也榨干了居民的过往收入和未来收入,所以自身也在快速萎缩。这个时候整个循环(居民,地方政府,企业)处于极度不稳定的状态,央行也只能不断的宽松,预防大型的暴雷,同时社会矛盾也随之大大加剧(因为以年轻人为主力的劳动力大军发现自己的付出与获得的回报完全不成比例,所以选择躺平和批评资本。至于为什么现在这个时代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这主要因为经济形势不好,居民部门缺钱(而不是社会缺钱,看看爆炸的M2),且储蓄率不断上升,没人消费,更使得大部分居民都赚不到钱了)。

这个时候,屁股歪斜的专家们跳出来批评年轻人躺平,却只字不提他们的生存环境与当下经济形势,且当前经济环境差并不是由年轻人造成的,更不应当由年轻人负责。且相比于英法的罢工,美国的暗杀等,中国年轻人已经算世界上最温和的绵羊了。

三个阶段一句话总结:过去十几年举债发展的方式不可能持续了,未来想要内循环发展经济在当前形势下绝无可能。

目前经济上主要存在的大型问题:

  1. 地方债 - 如何相信后人的智慧不会暴雷?还是如我之前所说,走入中国失去的三十年或者干脆打一仗?
  2. 人口结构的转变显示,很快2亿农民工就退休了(不干事了,毕竟现在50-60岁的这帮以前干基建的人,老了还能干什么?),怎么解决?增加退休年龄?开始推出个人交的养老金?庞氏骗局中的庞氏骗局?
  3. 社会的贫富分化如何解决?这关系到潜在的超级通货膨胀危机和治安问题
  4. 哪里是经济发展的新动机?是chatgpt?当然不是,因为中国没有什么实质上贼牛逼的、可以逼迫美国花大成本抢夺的技术。什么?5G?别笑话了,4G基站发债的成本都没回收呢还发展5G,看看国内没有了中央的财政支持谁会建5G。什么?稀土?搞清楚,不是国外没有稀土,而是量少罢了,中国的稀土完全做不到中东石油那样的地位。什么?光刻机?先搞明白什么叫产权什么叫制造业吧。什么?盾构机?这种只能用来建设施工挖掘隧道的机器,还嫌基建不够多呢?什么?高铁?北斗导航?超级计算机?杂交水稻?量子通信?可控核聚变?随便一想都能想出这么多,毕竟我是被央媒和各大自媒体洗脑出来的。。可是真正牛逼的,不是为了骗经费的有哪个呢。。
  5. 如何解决年轻人压力大买房难的问题?当然这个是解决不了的,只能靠时间抹平一切

应对这些问题很难,可能有这么一些方案:

短期:尽力让经济循环起来,很差的循环比没循环还是要强的,这也是中央下了命令保交房,救房企,降低贷款利率的原因,以保证经济在现在不出现系统性风险

中期:不再把财政力量放到基建上,而是用于居民部门。这个转变非常难,因为不符合当权者的短期利益。比如可以给农村的人增加一些养老金,减税,建设更好的幼儿园,医疗保障等,让他们有更多的钱去消费。

长期:保持社会稳定,用通胀来慢慢化解地方政府的天量债务,尽管最后受损的是居民。然后静静地等待新一轮的技术革命吧!(这里插一句经典的经济周期理论:康德提出的60年一个大经济周期,20年库兹涅茨提出的20年周期 - 也被称为建筑业周期,以及基钦提出的3-4年的小周期。这个大中小周期理论在以前200年左右的时间里是挺准的,而且大周期都是被新的科学技术引爆的。大周期来看,1800-1860,蒸汽时代,1860-1920,钢铁汽车时代,1920-1980,电气化工时代,1980-2040,信息互联网时代,且中周期也很准,甚至包含了一战二战。我从1960年来看,1970-1990二战后的快速发展期,亚洲四小龙发展(这个名字使用的时间主要在1960年代末至1990),然后1995,1997年开始的互联网泡沫和亚洲经济危机是中周期的最低点,随后2000-2020年低点反弹,互联网爆发式扩张,金钱快速贬值,生活质量快速提升,然后就遇到了2020的covid,其实就算没有covid,经济危机也必然会爆发,只是covid是一个导火索罢了,那么高的负债率,那么不稳定的系统,一触即发。)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有一条就是,高福利政策不好,因为会养懒人,但我们这方面做的很过分了,现在已经不可能用高福利来养懒人了,而是我们在用低福利和低保障去惩罚勤劳的人

这篇文章已经讲完了,讲了上世纪快速发展的过程,以及15年的分水岭,以及现在的暴雷,以及未来的判断。

后面扯一些有的没的:

  • 在任何有人有利益冲突的地方,任何说大局观的人,都是骗子:因为发展这个事情,只能通过制度来调节,人与人之间最好只有理性博弈的结果,任何说应该有怎样怎样大局观的人,本质上都在把你往不利于自己的方向引导
  • 房市中,不要相信任何降价以外的政策,因为那些烟雾弹同样的只是把你引导到做出非理性博弈的决定。市场规律告诉我们供大于求就会降价,任何行政手段最后都会导致冲突,且是低效的冲突。类似降房贷利率等的政策本质上都是给予以前无力购房的人变相加高自己的杠杆的机会,去买一些他根本买不起的房子,然后去给地方政府创收还钱 - 就是08年次贷危机一样的套路嘛。
  • 被自媒体炒作上天的断供潮,其实根本不会造成系统性风险,很容易理解,因为根本没那么多人断供,总量极少,不要被自媒体带偏。要说真正受断供影响的,可能是地方银行的坏账率被拉高了,然后就会触碰到红线,然后这家银行就会被央行警告,然后空降领导啊或者罚款啊或者让原行长坐牢啊或者直接接手,但这些都不会引发系统性的风险。去年有人在炒作什么南京银行不行了,发了很多房产的债但资产负债表还那么好肯定造假啊等等,我的观点是,就算造假,就算原四大资管公司某一家的头去空降了,也只是一个地方性的小事情,无伤大雅。
  • 自然规律是很难打破的,而大趋势就是自然规律的一个结果,同样很难打破。我举一个其他行业的例子,很有意思:
    • 为什么方便面行业里面只有康师傅红烧牛肉面卖的最好呢?其实红烧牛肉这个东西是台湾传到大陆的,但很莫名其妙呀,因为台湾在50-70年代之间,遵循的传统就是不吃牛肉(或者specifically不吃耕牛,因为私自宰杀违法),但当时的大背景是,49年国军战败之后大量人员逃到台湾,其中包括很多四川人,贵州人等,当然也有很多中原地区的人,但无论哪里吧,食物都比台湾要重口的多,所以台湾极其清淡的食物让这部分人非常难受,于是他们开始杀牛吃牛肉,且用极其简易的方法调制重口味的配料。插一句,是不是觉得他们违法了?严格来说其实不,因为四川盐业发达,他们那边用的牛是不套犁的,所以称为役牛,不是耕牛…)。就这样,台湾由于大量大陆人的涌入,被迫改变了食物的口味,由因为美国的自由贸易,出现了大量的牛肉,所以当时很多小吃街没两步就能看到牛肉面馆,这股趋势也蔓延了很久(当时有小说作家写:骑最快的汗血马,吃最香的牛肉面)。直到有一天一个男人发现了这个商机,然后带回到大陆,创立了企业后2年内就达到了每年卖出2亿包这样的成绩。
    • 那么这跟趋势有什么关系呢?因为就像我之前提到的,亚洲四小龙是70年代兴起的,台湾在70年代工业发展迅速,牛肉面由小吃变为街边快餐,强烈的味觉体验能让打工人瞬间体会到心满意足,同时重口味的调料也掩盖了食材不新鲜的缺点(毕竟便宜嘛,不新鲜就不新鲜了。。)。这个故事与大趋势的关系就在于,台湾工业是70年代兴起的,而大陆则是在90年代中期,在非政策垄断领域台湾走过的路大陆一定会再走一遍,极速工业化转型的社会发展需要重口味的方便面
    • 再说一些其他的例子,很明显了,我不讨论80年代以前的“极端女权”(因为在非全面工业化时代我认为女性不可能有权益,在没有知识没有资源的背景下的女权没有意义。女性与男性的平权,本质上是雄性靠身体机能来赚取资源的能力可以被雌性通过脑力劳动等代替,而在工业化进程以前,是靠纯劳动来获取资源的时代,人人为了生存的背景下,女性就是没办法与男性平等),80-95年日本“极端女权”的没落,是不是很像我国几年前所谓的“极端女权”?这里要搞清楚一点,在女性总体上未能达到纯靠自己能力养活自己的时候,一旦出现类似经济危机的事件,即使男性与女性所获得的平均报酬同比例减少,女性在生活上的窘态依旧比男性严重的多,为了活着,经济不景气时所谓的“极端女权”一定会瓦解。这个规律在未来也一定会再次重演。

不写了,越写越大,喷喷这喷喷那搞得自己多牛逼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