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为什么这么怕微软的chatgpt – 2023.2.11
一句话总结:微软这个对自己来说可有可无的产品,戳到了谷歌收入来源的最深处。 其实去年我就开始用chatgpt了,觉得惊艳,但可惜我当时问的统计学问题还是有点深刻了,可能整个互联网上没有类似的问题结果问了好多遍都是答一半就停住了。。 先来说说最近发生的事,自chatgpt火了之后(注意,不是公开免费试用之后,而是火了之后),各大公司都在要么推出自家链接了chatgpt的服务,要么干脆推出自己的chatgpt(国内以百度为首,国外以Google为首),但毫不夸张的讲,Google和百度在这一个单独的领域(AI文字交流),从自然规律上来看几乎不可能能与chatgpt过招。不是因为技术不够好,而是我实实在在看到了先发优势,以及Google狼狈的追赶模样。 看chatgpt火了之后,Google推出了自己的Bard,即Google版的chatgpt(对,一旦一个好用的东西先出圈,后面的追赶着都不配拥有姓名),目前没有公测,只披露了一些问答的例子,但其中一个里面包含了事实错误(Bard居然说韦伯望远镜是第一个拍到系外行星的望远镜,简直搞笑,05年的时候就已经拍到了好嘛!不然后面的行星拍摄是怎么来的。。),其实AI犯错这个事大家都见怪不怪了,但是在这个节点上犯错,对消费者来说,感觉就是Google如临大敌,匆匆应战,上了战场却没带枪,那么用户就自然而然的会选择自己更熟悉的chatgpt了。如果Bard不想被叫Google版的chatgpt,则至少在功能上打爆微软才行,这就是为什么那个看起来AI都会犯的错误会显得那么重要:因为浇灭了投资人的期望啊! 好了事情聊完了,来说说FAANG这些公司。上一篇关于国内互联网被直播带货冲击的故事中提到,如果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在某个时间点上做出巨量的改变,那基本等于等死,尤其是互联网公司,Google更是如此,还能想到它上一个最让人惊艳的产品吗?是Google的无人驾驶?(当然不可能,先发优势在特斯拉,而且技术壁垒足够高,谷歌甚至连算法都搞不定,别说造车了,我感觉比苹果造车的靠谱程度都没有)还是它的谷歌地图?(插一句,谷歌06年收购Youtube,05年创造谷歌地图,08年创造Google doc,哦,10年退出中国)它已经很久没有革命性产品了,而且绝大部分产品都是免费的功能性的,这也就决定了它的收入,必然主要来自于广告,而不是服务费。所以对Google而言,云服务可以被吊着打,各种软件它可以没有市场,但搜索不能没有。 说点数据吧,Google的广告收入占比85%,其中60%来自搜索引擎的广告,其他的主要来自比如Youtube视频开头广告(虽然在当年Youtube这个跳过广告的设置真的很brilliant)或各种插入了Google应用软件的平台等上面的广告等。一句话,没了搜索引擎,Google会死。不是因为搜索引擎代表着Google的灵魂,而是因为搜索引擎代表着Google的收入。。。 插一句,FAANG里面第一个是Meta,即Facebook,一年半以前我还说FB这7K亿的市值怎么着也得上万亿啊,肯定低估了,好的现在我收回这句话,资本市场还是挺准的。老扎当时改名为Meta主要原因我认为不是别的,就是为了吸引足够多的注意,让自己在Metaverse这个热点中多拿到融资,以便不破产,可惜选在了美联储QE进行的如火如荼之际(21年11月改了名),结果高处不胜寒,由奢入俭难,让本就水分极多的股价从380跌到去年的90。为什么我说如果Google要死,那一定也是死在Meta之后呢?因为Meta的收入有97%来自广告。。。它仅剩的最好产品我认为就是ins了,其他的收入都不能比,但就算强如ins,月活也在不断下降,投资人们的预期也在不断的下降着。 这个97%我是三年前知道的,当时我还想都来自广告这好啊,轻资产,灵活变通,快速的市场反应等都是优点,但这些优点仅在经济上行时才能创造现金流。在微软的chatgpt+bing来临时,Meta的广告单价是否会大打折扣呢(当然如果被逼降价,Google也绝不会幸免)?(希望非死不可在真的要死了之前,卖掉torch和react吧!) 所以,微软的chatgpt + Bing算是彻头彻底的碰到了Google的底线,这是关乎性命的事情,所以它才会匆匆忙忙发布一个还不能公测的beta版本,要的就是投资人们对它这个产品未来的遐想空间。说到这不得不提一个逻辑,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上市公司会做那么多与自己业务没有关系的事情呢?比如滴滴去年夏天进军无人驾驶等(当时一堆中概互联网暴跌,因为中概退市风波+业绩极差),这些事情说白了都是上市公司为了给投资人创造想象空间以讲故事的方式来融资、来拉升股价的方法。一家啥都干的不错的公司,和一家干的不行但潜力大且主流方面有布局的公司,必然是后一家短期内融资速度快,即使前一家的利润要远高于后一家。百度等公司急匆匆发布自己的产品跟去年的滴滴是一样一样的,也许他们根本就没打算认真做,因为是要烧钱的!现在这样人人自危的时代,就连银行都被提前还贷搞个半死,互联网也都裁员成那样,我是不信它真想做自己的AI机器人的。 哦再插一句,关于提前还房贷为什么对银行来说是致命的呢?除了人人皆知的银行贷款收入减少,且会积攒大量现金无处投资之外,我觉得更现实的一个因素是,银行的坏账率=坏账金额/总贷款量。那如果总贷款量一直大量减少,这个百分比是不是就会过快的超过threshold然后触发央行警告? Google是曾经的先行者,它的chrome浏览器比计算机系统还要复杂很多,但也确实近15年来没有什么好东西了,好多的风口没有把握住,从13开始ML DL AI进入大众视野,到16年左右的云计算,甚至是虚拟货币领域(交易所等,看看人家FTX 19年才成立),一个都没有把握住。其中我看来也许比较亮眼的是18年的transformer和self attention,但似乎这个模型很快就被赶上了。 分析公司,包括分析任何一件事,我觉得一定要抓住最重要的方面,对于微软来说,bing不过是其最重要产品(系统+授权)的一个附加值罢了,可有可无,对apple来说,语音识别和折叠屏等乱七八糟的也都可有可无,毕竟人家卖的是苹果系统授权的硬件,对亚马逊来说,零售就是其根本业务,其他的包括云服务在内,在决定生死的情况下都是可有可无的(线上服务和第三方卖家服务占比到目前为止任何一个季度都超过65%),但对谷歌来说,无论他youtube,gmail做的有多好,在收入来源上,没了搜索引擎的巨大优势就会导致破产。 也许最后再讲一个理解吧,类似self reinforcing的模型,且有博弈的地方就必然存在。比如,上市公司的需要讲故事说假话或说美化后的话来拉拢投资人的钱,如果一个垃圾公司靠着PPT拉到了钱,如果又碰巧赶上一个确实想有所作为的老板,那凭借着这个资源,说不定确实能打败那些技术做的比较好但不会融资运作的公司,最后说不定它也只能赶上一个被收购的份。还有一个经济学里经常提到的概念叫预期型通货膨胀,讲的是,如果民众认为未来的通货膨胀率会升高,那么未来的通货膨胀率确实会升高。这也是为什么鲍威尔和绝大多数投资人都知道他在说谎,怎么可能再22年初会说出5.5%通胀完全可控,未来一片光明的话呢!?这是因为他不得不这么说,且还得非常自信的说出来,不然未来的通胀率就会更高啦! 这个预期理论也适用于公司的股价,只可惜Google这次讲了个有错误的故事。
谷歌为什么这么怕微软的chatgpt – 2023.2.11 Read More »